信息泄露多可怕看看案例 财务给假老板汇数十万(3)

www.yingfu001.com 2016-08-14 17:31 赢富财经网我要评论

  @扬子微调查

  这样的观点具有普遍性:

  朋友圈都在晒,自己不玩就落伍了

  扬子晚报记者在南京江宁的一所高校,对6名90后大学生进行微型调查。其中男生3名,女生3名。调查结果是这6位大学生全都玩过上述性格测试软件,并且全都不是第一次玩。

  之所以会玩这种测试,是因为觉得“新奇、好玩”、“朋友圈都在晒,自己不玩就落伍了”。只有一位男生表示:自己正兼职运作微信公众号,也要考虑如何吸粉,出于工作需要也要玩玩。

  被问及是否担心因为测试输入个人信息后可能会泄露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时,3位男生都表示知道,但还是会玩。因为“朋友圈都被刷屏了,如果自己不加入这个行列,就会显得落伍了。” 3名女生的回答是“不清楚,无所谓”。

  对于这样的调查结果,国务院《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监督管理条例》立法组副组长、浙江省消保委网络消费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不奇怪。实际上,哪怕是他的朋友圈,在7月16日一上午,也有上百人参与了这款测试,其中不乏资深互联网媒体人和电商高管。他分析这可能主要是三个原因使然:一、互联网人本身爱尝试新鲜、体验新事物的思维。二、人们都有天真本性和神秘窥探的一面,恰好这个测试抓住了大家的痛点、关注点、需求点、人性的弱点;产品设计也简单活泼。三、盲从心理使然。据他预测,即便该号16日中午被封,预计这次全国范围的群体性、大规模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人数,在千万人级别规模。显然其中大多数人对信息泄露问题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友情提示

  获取用户信息本意或许是推广而非诈骗

  但若数据泄露被黑后果很严重

  “你的微信号、昵称、头像、真实姓名,还有你的星座与生日……一旦被泄露,若被别有用心的人获取后,可以做大数据分析、精准营销,甚至诈骗。”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提醒,用户在网络填个人信息的时候应当充分慎重。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吴旭华律师、方超强律师也提醒:万一遭遇网络诈骗,受害人维权的渠道和有效性十分有限,基本情况是难以挽回损失。因此,防范是第一要务。对个人而言,需注意自身的信息保密,类似于街边扫码下载APP产品的方式,应当有足够警惕。当前APP开发较多,小企业APP其本身运营过程中会存在信息收集不规范的情况,安防水平低也可能作为第三方用以利用作为侵权跳板的工具。另外,像在网页上注册账户、浏览不安全网站等都有可能涉及信息泄露。

  对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而言,要严格规范财务打款制度,打款设计中必须要有2人以上确认或审批,大额付款必须跟公司高层确认。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腾智律师事务所麻策提醒:互联网公司吸粉应遵守法律准则,切莫非法收集信息。目前一些互联网公司为吸粉,采取互动游戏,个性分析,H5页面等方式,掘取用户个人信息,但没有对用户提示个人信息已被收集以及日后数据使用规则,如果收集的信息可形成用户数据画像并指向可识别对象,可能构成非法收集信息行为。该类营销的本意是为了推广而不是诈骗,但如果其本身不具备数据安全意识和技术配备,一旦数据泄露被黑后果会非常严重,可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虞凌云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2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360安全检测